在“十一黄金周”开始前,凤凰的《大银幕后》栏目曾发文《五问:最强国庆档》(点击进入),其中的终极问题便是探讨国庆档的市场容量“到底有多大”?观众是否已形成黄金周观影的消费习惯?此时回看我们的疑问,不难解答关于市场容量的问题:10.71亿的总票房虽然逊于今年春节档的14.1亿,但这一数字已经超越了2013年任何一个档期的票房,且相比去年同期“十一档”6.25亿的大盘,今年增幅超过了40%,几乎接近了这两年春节档的增幅比率。但我们也要清楚的看到,在这一“超10亿”的辉煌成绩下,是中国电影市场“贫富差距日益拉大”的写照:《黄金时代》、《魁拔3》、《麦兜》等影片的市场惨败并非一日之寒;而从《狄仁杰2》到《心花路放》十一档“一片独大、垄断影市”的现象也不是长久之计;更重要的是,多年来的“十一档”始终处于“国产保护期”的温室大棚之下,前两年还有零星几部合拍片被允许加入竞争,而今年随着另一合拍片《绝命逃亡》的“离奇猝死”,国庆档成了彻彻底底的“中国人打中国人”,这样闭门造车创造的业绩,在势必全面开放市场的宏观角度下审视,又有着多大意义呢?
“崇拜黄金的时代,谁还关心好人?”这个疑问过去八年从未解开,如今又添新的疑团。它就像斯芬克斯之谜,所有人都自以为知晓谜底,却始终无人能答。
版权声明:本站部分素材来自网络,如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!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 |